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宏观层面分析:政策扰动叠加市场结构性风险
1. “对等关税”引发市场大幅震荡
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后,科技股首当其冲。据道琼斯数据显示,这些科技巨头在短短数日内蒸发了1.45万亿美元市值,是自1月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抛售。
2. 市场可能已计入首轮冲击,但非系统性底部
Gabelli基金的约翰·贝尔顿指出,上周股价的反应已部分消化关税风险,反映了市场对商品成本上升将压缩企业盈利的预期。但市场仍面临两大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对抗是否升级
美国是否陷入经济衰退(大银行纷纷上调未来12个月的衰退概率)
3. 衰退预期正在被重新定价
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贝尔顿预计主要指数的盈利预期将被下调10%-15%。这将带来新一轮估值压缩与资本撤出,尤其是对风险资产构成压力。
1. 当前市场处于“高波动+不确定性”的过渡期
虽然股市可能进入“超卖”区间,但不确定性尚未解除。在此期间,盲目抄底或重仓加码风险极高。
2. 分批建仓而非一次性押注
定投或分阶段买入可以有效平滑成本。相比“一把梭哈”,更能适应震荡环境中的价格波动,同时为未来下跌保留调整空间。
3. 科技股虽受挫,但并非全线失守
分析师Dan Ives下调苹果与特斯拉目标价,但基于当前估值水平仍维持长期看好。例如:
4. 注重持股逻辑的动态跟踪
投资者需要不断回顾两大核心问题:
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原先的投资逻辑是否仍然成立?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仍可持有;如果答案为肯定,或需考虑减仓。
5. 选择更具抗政策风险的板块
Hightower Advisors首席信息官建议关注软件类企业,这些公司不依赖于全球供应链硬件销售,客户群体稳定,收入结构粘性强,相对更具抗压能力。
1. 不要使用短期应急资金进行投资
当前市场波动剧烈,若投资资金来源不具备良好的流动性,极易在回撤中被迫止损,影响财务安全。
2. 不建议在恐慌情绪中抛售优质科技股
Siebert Financial的CIO强调,短期情绪往往扰乱长期判断,投资者应专注于基本面变化,而非价格波动本身。
3.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底部
Bob Lang明确表示,即使是资深策略师也难以判断市场底部,“精确抄底”从来不是有效的长期策略。更现实的方式是控制仓位,把投资组合调整到一个让自己“能睡得着觉”的水平。
当前的市场环境是典型的“政策不确定性+宏观衰退预期+企业盈利重估”的组合,意味着短期情绪化波动很难避免。但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是否继续持有或建仓的关键,取决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