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3月FOMC会议纪要揭示了美联储当前面临的政策两难,以及对未来经济与通胀形势的深层焦虑。以下是对纪要内容的专业解读与要点提炼,从金融分析师的角度总结如下:
所有委员一致同意维持5.25%-5.5%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已是连续第二次按兵不动。
最大的变动是措辞调整——纪要中频繁提及“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不确定性”一词被使用21次,反映政策制定者对宏观形势的焦虑。
就业与通胀“风险均衡”表述被删除,表明美联储对经济路径的信心减弱。
关税政策成最大外生变量,或长期推高商品成本、压缩利润率并拉升CPI。
通胀顽固性被显著上调,尤其是住房服务、供应链重构、能源与地缘风险带来的成本压力。
Fed首要任务转向**“锚定长期通胀预期”**,哪怕以牺牲短期经济动能为代价。
保物价稳定 vs 促充分就业
防范通胀失控 vs 防止经济硬着陆
市场预期管理 vs 政策透明性
Nick Timiraos称,美联储内部已形成共识:通胀锚定优先级提升。
卡什卡利表态明确:“哪怕经济走弱,由关税引起的通胀也足以阻止我们轻易降息”。
国债减持规模从每月600亿降至250亿美元,引发内部讨论。
技术派(纽约联储)认为此举是避免准备金骤降。
宽松派认为缩表过快可能冲击金融流动性。
鹰派(如沃勒)强烈反对,担忧“放缓缩表”会被市场误读为转向宽松。
市场反应明显——此举被解读为**“技术性鸽派”**信号。
Fed内部模型将2024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下调至1.7%。
摩根士丹利从2.1%下调至1.8%,高盛预测若关税扩大,将出现滞胀场景。
核心PCE通胀峰值预期上调至3.2%。
住房服务与结构性供应端压力导致通胀黏性增强。
5月降息概率从68%跌至52%。
市场押注年内降息空间收窄至75-100个基点。
摩根大通、花旗等将首次降息时点推迟至9月或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