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中国12月的制造业活动有所增长,但增速低于预期,反映出经济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根据财新/标普全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12月的PMI从51.5降至50.5,低于分析师预测的51.7。这显示出尽管制造业仍处于扩张区间(PMI>50),但增速放缓,尤其是新出口订单出现了回落,重新进入收缩区间,这是过去五个月中的第四次下降。
外部经济疲软和关税威胁:全球经济疲弱和美国新关税的威胁对中国的出口构成了重大风险。虽然一些出口商可能在特朗普上台前提高了出口量,但这一效应似乎正在减弱,尤其是在关税预期下,贸易拉动效应的衰减已开始显现。
制造业增速放缓:随着新订单的增长放缓,生产扩张速度降至三个月来的最低点。采购库存增长放缓,生产后库存积累,这表明需求疲软。
就业和价格压力:员工人数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但裁员率低于11月。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平均销售价格自9月以来首次下降,而投入价格则再次上涨。制造商被迫消化成本上涨,并进一步降低销售价格以刺激销售。
政策和经济展望:本国自去年年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某些行业的经济活动已有所恢复。市场现在关注北京政府的下一步政策,尤其是如何振兴内需和增加家庭收入。王喆,财新智库的经济学家,提到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呼吁政策制定者早做准备,并采取即时反应。
制造业乐观情绪下降:尽管制造商对2025年的产量保持乐观,但乐观程度已降至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经济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关税问题,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生产和销售预期。
内需和消费的推动力:在外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内需和消费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政策制定者的重点可能转向刺激国内消费和增加家庭收入,这将是2025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关键。
总体来说,本国12月的制造业数据表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美中贸易关系的紧张,可能会继续拖累我们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对内需的推动将是本国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