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韩国央行时隔三年首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随后的第二次降息更是令市场大跌眼镜,利率下调幅度在两个月内累计达0.5个百分点,令人始料未及。韩国央行此举反映了其在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低迷以及内需疲软等多重挑战时,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然而,专家指出,这一举措虽能在短期内提供支持,但要彻底摆脱低增长困局,韩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上进行更为深刻的调整。
韩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央行已经将2025年和2026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1.9%和1.8%。如果这一预期成真,韩国将迎来自1954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经济增长低于2%的局面。分析认为,经济增长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出口受挫。韩国的经济模式过度依赖半导体、汽车等少数出口品类,且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及美元走强,韩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面临不确定性,这无疑加剧了经济疲软的局面。
同时,内需低迷也加剧了经济增长的难度。近年来,韩国政府采取的紧缩财政政策削弱了国内消费能力,尤其是高物价和高利率对家庭支出的挤压,使得民众消费意愿持续低迷。根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韩国家庭的实际收入同比下降1.7%,显示出内需复苏的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韩国央行的连续降息举措似乎是试图通过货币政策为经济注入活力。尽管降息每降低0.25个百分点预计能推动GDP增长0.07个百分点,但其效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而在当前内需持续疲软的背景下,短期内可能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复苏。
更令人担忧的是,降息可能加剧韩元贬值压力。随着韩国和美国之间的利差拉大,资本流向美国的可能性增加,导致美元需求上升,进而推高韩元的贬值压力。近期韩元对美元汇率已接近历史高位,韩国央行虽然声称外汇储备充足,但汇率波动带来的进口成本上涨和通胀压力,仍然是韩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