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将政策利率从当前的0%至0.1%上调至0.25%。这是自今年3月解除负利率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除此之外,央行还宣布从8月起逐步减少每月约6万亿日元的国债购买额,计划到2026年一季度将国债购买额减少至3万亿日元左右。
受加息消息影响,外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上涨至151日元兑1美元,随后回落至153日元兑1美元。东京股市在结果公布前出现下跌,日经平均指数在7月31日上午下跌156.41点,跌至38369.54点,加息预期导致出口相关股票被抛售。结果公布后,日经225指数一度跌破38000点,但随后逐渐回升。这些波动反映了市场对日本央行加息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
会议结果之前,各方对此次货币政策会议的结果预测不一。一方面,日本一些政治人物积极表态支持加息,认为日元贬值对国内物价影响严重,需要通过提高政策利率来降低能源和食品成本。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日本央行倾向于循序渐进的政策调整,预期其将主要通过减少国债购买额来稳住形势,而非上调利率。
日本央行决定加息的主要原因包括:
工资上调扩散:春季劳资谈判的工资上调积极动向扩散至全国,接近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
日元贬值影响:历史性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物价高企,民众生活压力增大。
政策窗口期:当前是日本央行在政治和国际形势影响较小的窗口期,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政策判断。
国际因素:美联储降息预期也促使日本央行提前行动,以缩小日美利率差。
此次加息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住房贷款和企业借贷成本:浮动型住房贷款利率和企业借贷利率上涨,对房贷余额水平较高的20岁至30岁人群生活压力增大,企业设备投资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个人消费:高物价背景下,提高利率可能进一步打击民众消费意愿,影响个人消费水平。
截至今年3月末,日本央行的国债持有余额约为589万亿日元,占发行余额比例53.2%。长期以来,市场批评日本央行持有过多国债,导致国债流动性下降,市场对于国债价格和利率的决定因素低。此次会议决定减少国债购买额,计划在一年半内将每月购买额减少一半,并在明年6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进行中期评估。
尽管日本央行致力于实现2%的稳定物价目标,但是否能够实现仍有待观察。7月份东京都区核心CPI涨幅环比扩大,主要因日本政府结束了对电费、燃气费的补贴政策。但剔除能源和生鲜食品后的CPI涨势则趋缓。分析认为,由于能源价格高涨,核心CPI同比涨幅可能在8月份回落,9月份则进一步大幅回落。部分经济界人士认为日本央行目前上调利率时机尚不成熟。
日本央行此次加息和减少国债购买的政策调整反映了其在实现物价稳定目标和应对经济压力之间的权衡。市场的剧烈反应和未来的经济前景仍需持续关注。